红山家园

关注民生 . 红山百姓家园互动交流平台,欢迎您!
搜索
红山家园 古城镇 乡村文化 查看内容

仁化——红军长征曾经走过的地方

2018-1-20 09:31| 发布者: gurenze| 查看: 4514| 评论: 0

摘要: 仁化,位于粤赣湘三省交界处,罗霄山脉南端,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仁化,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范围。仁化,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有史记载的210多处,其中重点革命遗址56处。这些红色遗址,留存着革命战争的史实,浸染着英雄烈士的鲜血,记载着仁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

仁化,位于粤赣湘三省交界处,罗霄山脉南端,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

仁化,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范围。

仁化,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红色遗址,有史记载的210多处,其中重点革命遗址56处。

这些红色遗址,留存着革命战争的史实,浸染着英雄烈士的鲜血,记载着仁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罗荣桓、聂荣臻、阮啸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仁化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支援了大量钱粮和物资,数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12000多人英勇献身,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天,让我们沿着红色遗址的踪迹,去寻找那永恒的记忆……

    【铜鼓岭简介】仁化城口铜鼓岭阻击战,是红军长征入粤后的一次惨烈战斗,红军以牺牲一百多名指点员的代价,突破敌人精心设置在城口一带的第二道封锁线,为红军西进创造了条件。解放后,为纪念这次战斗,缅怀牺牲的红军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纪念碑,供后人瞻仰。纪念碑的重建,对于后辈缅怀英雄丰功伟绩,告慰先烈英灵,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水东桥简介】水东桥位于仁化县城口镇东部约一公里处。原桥为木桥,桥北端设有哨所,是国民党为“围剿”红军而设的第二道碉堡封锁线上之一环。现仅存桥墩露于水面。

    1934年11月2日,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一部由长江区浒松乡插入城口水东桥侦察敌情,准备奇袭城口。是日晚,负责主攻的该团第一营潜伏到距水东桥头百米处时,被敌哨兵发现。敌哨兵喝令:“什么人?”我军第一营营长曾宝棠机智而响亮地回到:“自己人!”边答边率部阔步过桥。敌哨兵发现不对劲,刚对空鸣枪三响以示警告时,已成为红军的俘虏,哨所内敌人亦在我军“缴枪不杀”声中纷纷缴械举手投降。

    随后,红六团迅即攻占城口,缴获国民党“粤军之军用煤油几千箱及大批弹药”。


   【城口镇五里山战壕简介】:五里山位于仁化县城口镇城口学校北面。山上筑起的碉堡和挖掘的战壕,是蒋介石为“围剿”红军而苦心经营的第二道碉堡封锁线南端中心据点——城口镇上20余座碉堡碉楼之一。战壕依耸起的崎岖山脊而设,座西北朝东南,平均宽约1米余,全长约500米。沿战壕东南而向西北上至山顶,则是五里山碉堡。从残存于芒草丛里的碉堡形状来看,碉堡呈正六边形,边长约4米,以青砖作基础,泥砖筑墙体,盖青瓦,北可阻湖南来犯之敌,南可眺望长江、扶溪、仁化一带来敌,四围挖有壕沟,易守难攻,成为山下兵家重镇城口的战略屏障。

    1934年11月2日,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奇袭城口镇后,据守山上的敌军慑于红军的强大威力,弃堡、弃岗仓皇逃窜。五里山碉堡和战壕成为红军战士扼守阵地。同月4日,得悉城口镇失守的蒋介石令衡阳航空队派出2架飞机飞抵城口镇上空侦察红军动向。敌机在五里山上空俯冲时,被扼守在山顶碉堡、战壕里的红军战士开枪还击。


    【长江红军桥简介】:红军长征经过仁化旧址——长江红军桥位于仁化县长江镇陈欧村委会营下村小组,建筑占地面积70.3平方米。

     1934年10月,中国共农红军长征仁化县长江镇时经过此桥,并在营下村休整三天。为此,后人称之为“红军桥”。

     时过境迁,昔日荒古桥,如今却是村中桥。主要损毁原因是机动车辆经过时震动,以致麻石松动。


 

   【红山红军桥简介】:红山红军桥位于仁化县红山镇新白村委会。该桥为石拱桥,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东西走向,单拱,麻石砌成。成26米,宽5.8米,高8米,桥拱跨度15米,占地面积约150.8平方米。桥两端设台阶,桥面平坦,是当地李姓人出资兴建的古道人行桥。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进过新白村,大部队三天三夜从此石桥上通过。当时,新白村的许多村民目睹了这一壮观景象。后来,当地人民群众为了纪念红军长征经过此桥,特把该桥称之为“红军桥”。从此,红军桥就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的骄傲。

历经多年风雨,长期日晒雨淋,部分麻石长满青苔。修建公路时将多余泥土倾卸在桥端。加上人为在桥面局部铺设水泥,是造成损坏原貌的主要原因。

【城口温泉简介】:城口温泉位于仁化县城37公里的城口镇,与城口古秦城一街之隔。温泉水温四季恒温达60℃,流量为每小时72立方米,水质优良,含有硫磺、碳酸及碱等多种有益人体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经常泡浴有强身健体、消除疲劳之功效。

1934年10月下旬,红一方面军突破敌第一道碉堡封锁线的重围,举旗西进。其间,红一、三、五、八军团各一部和红九军团在仁化县境内行军作战10天,甩掉敌人的追击和堵截,进行了奇袭城口镇和铜鼓岭阻击战,摧毁了敌人设在仁化县境内碉堡26座,突破敌设在城口至湖南汝城、桂东的第二道碉堡封锁线,穿越了仁化北境山区20余个乡。红军长征主力部队顺利通过仁化。

红军长征主力部队在城口休整期间,部分战士住在古秦城。虽然红军队伍常常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招呼,但纪律严明的红军指战员们从不麻烦群众,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在城口大温泉里洗漱、沐浴,缓解了连日行军作战的疲劳。


红军长征经过仁化宣传标语遗迹——城口标语(仁化县史志办公室提供)

【城口红军标语简介】:1934年冬,中国共农红军长征经过仁化县城口镇,在城口镇恩村村民委员会西侧门楼的内侧壁上留下了宣传标语。

全文如下:

1、 纪念“五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 纪念“五一”拥护苏维埃劳动法!

3、 纪念“五三”“五四”“五九”拥护苏维埃中央政府。

4、 纪念“五五”学习马克思和列宁主义。

5、 纪念“五卅”援助上海罢工运动!

6、 纪念“五卅”拥护无产阶级的领导。

7、 纪念“五三”“五四”“五九”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

8、 纪念“五三”“五四”“五九”打倒出卖革命的国民党!

9、 纪念红色工农武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拥护世界和平。

10、 纪念红色工农武装拥护无产阶级的祖国。

                                             红四(宣)

 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遗址,1996年,仁化县政府出资由县文化局组织实施,将以上两地标语进行揭裱,2000年陈列在仁化县博物馆《仁化县革命斗争史》展厅,作为仁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项内容。 


 

革命烈火燃烧的地方——城口萝卜坝(仁化县史志办公室提供) 

【城口萝卜坝简介】萝卜坝,位于仁化县城口镇南边东、西两河汇合处,现为城口文化健身广场。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主力过仁化城口。7日拂晓,红九军团刚离开城口不久,就见城口墟上空升起滚滚浓烟,火光冲天。红九军团部当即命令红三师八团一营负责警戒,八团2个营和军团政治部宣传队留下,迅速投入一千多人的军民灭火战斗。在军民同心灭火的同时,负责警戒的红军战士在警戒线上抓到3名国民党反动派从韶关派来侦探红军情况和专门放火烧屋、破坏红军政治影响的敌探。火灾扑灭后,红军指战员把一批粮食、衣物、用品分送给受灾群众,并初步安排受灾群众生活。随后,红九军团政治部宣传队根据群众的强烈要求,在萝卜坝召开群众宣判大会,公审、惩处3名敌探,张贴布告。深受教育和感动的城口群众自成队伍,夹道欢送,挥手惜别按原进军路线急行军的红九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和红三师八团指战员。

 

红军宿营地——城口正龙街(仁化县史志办公室提供)

    【正龙街简介】正龙街位于仁化县城口镇墟,也称正隆街、火烧街,为红军在城口的露宿地之一。

 1932年,红三军团转战到城口时,红军指战员在正龙街露宿。

 

谭甫仁将军故居(仁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谭甫仁将军故居简介】谭甫仁将军故居是座民房,位于城口镇紫震街5号。建于1968年,一厅四房,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00 平方米。谭甫仁是仁化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以来资历最深、军衔最高的一位领导人。1927年,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上井冈山一直跟随毛泽东同志干革命,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云南省革委会主任等职务。谭甫仁将军去世后,应其子女及家乡人民的心愿,经中央军委批准,1998年11月15日,谭甫仁与夫人王里岩的骨灰运抵家乡,安葬在城口水江寨屋背半山腰。


长江镇中山公园(仁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长江镇中山公园简介】中山公园(高岗庙)距离仁化县长江镇政府约300米。是红二师前锋别动队侦察长江墟主要侦察点之一。1934年10月31日,左翼红一军团二师前锋别动队为前卫,六团、四团为后卫,由赣省崇义县的聂都经五洞首次进入长江的冷饭坑、犁壁岭、佛坳一线。前锋别动队经里周等地进入长江墟,在高岗庙对长江墟进行严密侦察和警戒。

1954年长江镇人民政府把自1927年仁化县第四区(长江)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成立以来,至1950年冬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取得胜利,在长江地区历次的革命斗争中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先后光荣牺牲了29名烈士安葬于中山公园,并在1967年5月于中山公园顶坪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

长江镇广州会馆(仁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长江镇广州会馆】位于虚镇中心,坐落在上新街(东风街),为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冬,广行30家商人集资所建。占地面积1571.8平方米,建筑面积657.14平方米。是仁化县文物保护单位。1931年红三军团在长江转移时,作为红三军团临时被服加工厂使用。

长江陈欧营下村(长江镇党委提供)

【长江陈欧营下村简介】1934年10月至11月,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队伍先后分为六批由江西崇义的聂都进入仁化长江镇境内:红一军团二师的前锋别动队和六、四两个团于11月1日由里周的佛坳村翻过姜子坳、垒岭、甘溪岭、日头河到陈欧,当晚在陈欧的营下村宿营。红一军团的直属部队,于11月1日在林彪、聂荣臻的率领下,经过陈欧歇宿了三天三夜。红十五师,即少共国际师,于11月3日进入长江,沿前面部队的路线一天赶到陈欧,当夜在营下村宿营。营下村因此成为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一个重要的歇宿点。

红山镇新白村李氏宗祠(仁化县史志办公室提供)

【红山镇李氏宗祠简介】李氏宗祠位于仁化红山镇新田村,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是红军长征主力过境红山的指挥部。

1934年11月5日,红一军团部直属队由城口出发,经围坑进入新田村宿营,红二师四团在新田地域经暗迳、石洞雪、大水、清水江进入乐昌向麻坑地域进军。红一军团直属队宿营新田村后,把指挥部设在李氏宗祠,指挥全军活动。红军指战员一如既往地一面帮助群众,一面谈心交流,宣传红军宗旨和北上抗日等革命道理。

红军长征革命烈士纪念碑全景(仁化县史志办公室提供)

【红军长征革命烈士纪念碑简介】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仁化县红山镇新白村委会的白石洞村小组,据纪念碑《碑记》记载,建于1968年,1991年重建。青砖结构,由碑座、碑身两部分组成,平面呈四方形,高9.5米,总占地面积144平方米。碑座等边1.75米。碑身正面塑有碑文,镌刻“红军长征革命烈士纪念碑”11个大字。碑底下筑墓,安葬有36位红军先烈忠骨。

 1934年11月5日至9日,红军大部红一、红九军团、中央红星纵队及红五军团一部,陆续从城口镇经围坑进入红山镇的新田宿营。红军撤离之后,反动武装用尽残忍手段追杀红军伤病员,有36名红军伤病员遭惨杀,是当地农民群众自发将红军烈士遗体掩埋。

1989年列入仁化县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仁化县政府拨款重修,现保存完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