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周朝丞相姜子牙封神时,有兵将因迟来未得封赏,恼羞成怒便在人间散布瘟疫虫灾,残害百姓。民间哭天喊地的哀号声震动了天庭,玉皇大帝急令辟邪神狮下凡。途中,神狮又得到大头罗汉及灵猴相助,三者历经艰辛战胜了邪恶和灾害,护佑民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感其恩德,便依三者之貌,以竹扎、粘土糊纸为狮、佛、猴,每到春节、元宵等节日,便舞惊狮以求神灵护佑,实现感恩赐福、风调雨顺、物阜民丰的美好愿望。 仁化县红山前洞惊狮在清朝年间创办,开始是由几个村的村民组建的合福堂瑞狮,后来发展到几个队了。技艺很高,非常有特色,声誉远扬。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惊狮制作工艺奇巧,别具一格,用竹篾、藤条、木板、土纸麻布、雉毛、花布等为材料,通过精工扎制、糊裱、彩绘而成,小巧玲珑称为惊狮。主要是以单狮为主舞狮,舞术,演拳棒,曰打狮头。 打狮头 ,都是先响锣鼓,狮头出门必须燃爆竹,因为惊狮最喜欢烟花爆竹。然后队长手拿礼盒行礼,在锣、鼓、钹、锵锵的伴奏下,吹响海螺,迎着队旗,狮子就左右摆动,跳跃不断出来了。锣鼓节奏分为:十点梅、九节鼓、死牛翻生,锣、鼓、钹分别奏出大小不同的、快慢有别的声音,配合得十分动听。狮子根据锣鼓的节奏舞出各种动作。行走时左右摆动、一高一低、东奔西突、摇头摆颈跳跃前进。狮子进屋门、过桥都会行礼,展现出其以礼待人的风度。 前洞排子高阳堂瑞狮队伍 瑞狮拜年 惊狮由十人表演,其中一人敲锣、一击鼓、一人打钹、两人敲锵锵配合伴奏,另四个分别扮演狮、佛、猴,后两者手持葵扇、彩巾或青草,围绕狮子的前后左右,用幽默、风趣的形态,做出各种逗、引、惊、惧的舞姿动作,配合狮子瘙痒、舔毛、抖毛、打滚、跳跃、跌扑、腾翻、直立等动作套路表演。舞狮表演先开锣板再表演,戏狮主要有:开场、弄青、埋青、寻青、吃青、抢青、驯狮、量狮等一整套戏码表演。展现出生猛、矫健的惊狮特色。诙谐逗趣,引来围观民众不时大笑。 狮子登台与猴佛表演 狮子与佛猴嬉戏 狮子与佛猴嬉戏 佛嬉狮 舞狮表演后,锣鼓改为轻声伴奏,接着进行武术表演。先是单人拳术功夫,单人棍棒武术,再是两人棍凳对打,单人耙头、钩链,单人飞台、一指禅功还有双刀等武术。他们的技艺独特,具有南派武功特色。每一项表演后艺人都要行礼谢过。掌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在这片地区舞惊狮不仅善舞狮,还有“赞狮”、“会狮”,而且有一定的严肃尊礼和讲究。仁化县红山前洞瑞狮,老艺人许来珠至今保存着师傅传下的《对狮歌》。如有生日、娶媳、生子、节庆等它就派上用场了,也就是回狮对。当狮子来到某家拜年时,先唱上一段:锣鼓打来闹连连,瑞狮登门拜新年。恭贺主家人安乐,五谷丰登万万年。并呈上拜帖于贵府。如两狮途中相遇时,带狮师傅会将自己的狮头按在地上,表示尊敬对方,然后互相对唱“会狮歌”。甲方唱:日出东方一点红,今日两狮喜相逢;今日两狮来相会,自己兄弟多相融。乙方则答礼而唱:日出东方一点红,小狮出门逢师兄。今日两狮来相会,义气长情万年红。尔后双方交换帖子,彼此俯首相让而过,继而响锣鼓回头频频相望,有如难分难舍之态,路人观之,颇觉有趣。 解放后仁化县红山前洞村一共有三个舞狮队。据查,红山周边的十几个队伍都是由前洞师傅传教出来的。一九九一年以排子村高阳堂惊狮队为代表在仁化县艺术节荣获艺术表演一等奖。现在老艺人有许来珠、许青、许其六、许其龙、邓养牛、许联芳、许而林、许世林,还有一批中青年也掌握了整套舞狮武术功夫。正在传承发展,发扬光大。 ——红山家园网编辑授权转稿 收集整理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