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化县红山镇是革命老区镇,1934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红军长征队伍从城口镇经红山进入乐昌县,在红山境内牺牲的红军伤病员共36人。1969年9月成立“烟青人民公社”,1972年1月,为传承革命先烈意志,教育后代把烟青人民公社更名为红山人民公社,1993年1月撤乡改为红山镇人民政府。 ![]() 在进入新白村委会田心村小组的路边,有一座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的石拱桥。桥两端设台阶,桥面平坦,是当地李姓人出资兴建的古道人形桥。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此桥,留下过美丽动人的故事,现在人们将它称为“红军桥”。 ![]() ![]() 小编在红军桥追忆红军先烈路经此地情景时,偶遇一位在此戏水的男孩,阳光灿烂的笑脸和无忧无虑的自由,令人心情舒畅了不少。 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革命烈士,将牺牲在红山的三十六名红军遗骨集中迁至新白茶头埂,并于1969年发动红山广大人民群众投工投劳建起红军长征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清楚的刻有如下碑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九三四年十月,从江西苏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一军团第二师,冲破了敌人的第一、二道封锁,于十一月五日至九日经过红山一带,留下伤病员三十六人。国民党仁化当局,以极残酷的手段将他们杀害了。为缅怀先烈的英雄业绩,教育后人,特树丰碑,以铭不朽! ![]() 重走红军路,追思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与坚忍不拔的意志! ![]() 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仿佛看到了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旧社会,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使我们后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的生命虽然失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万古长青,永垂不朽。幸福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在这寄予哀思的日子里,为这些无私而伟大的可爱之人,虔诚的献上一株鲜花,默哀~ ![]() 距离烈士纪念碑不远的山野里,大片大片的紫云英正自怒放,素雅的花儿开得如此烂漫,一如生活越来越红火的红山人民。 交通指引: 自驾线路:韶关东站——S248——S246——莲塘路——繁塘路——X335 乘车指引:乘坐韶关——仁化班车;再在仁化换乘“仁化—红山”城镇巴士,到达红山镇客运站后再租车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