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仁化县提出“仁爱仁化”、打造“仁爱之城”文明创建目标,12月23日下午,“仁爱仁化”精神内涵发掘课题研讨会在仁化县举行,来自省内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仁化精神内涵的发掘建言献策。文化权威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导谢有顺和韶关市、仁化县领导、学者、文化民俗专家共同探讨,进一步理清了脉络。快来看都有哪些精彩观点! 图为专题研讨会现场。 仁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子初:仁化已有1500年的历史,它是南齐期间建的县。现在仁化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我们很想有自己的一个文化品牌,把“仁爱”作为仁化的精神相传下去。 谢嘉文 仁化历史文化专家谢嘉文:围绕“仁爱仁化”精神,我们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一下:第一,勤劳;第二,仁义;第三,上进;第四,勇敢;第五,包容。 邓覃贵 仁化学者邓覃贵:仁化这两个字,我们应该找到很多遗迹,“仁义礼智信”是五常之道,除了五常之道,它还是五常之道之说,也就是仁爱。仁者,人人深得也,深得就是良心,良心就是天理,所以可以推到仁义。我们要把仁爱进行延续,进行传承,我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仁爱的具体体现。我们要让仁爱仁化有根有魂,这一代讲仁爱仁化,下一代就不讲了,这样就不行,要有魂魄,要把它的根留住。 温飞宇 资深文化学者温飞宇:把仁爱仁化树立成一个品牌,要承前启后,要把历史的东西留住,把当代的东西结合起来。首先,我们有历史记载,舜帝南巡奏韶乐;第二,儒家文化,不能丢,它也是我们文化的根;第三,张九龄是仁化人,他的廉政文化也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我们不能丢;第四,品牌打造,我们要大胆提倡石塘双峰寨和安岗精神。 邓爱良 仁化县公安局老干警邓爱良从自己的生活、从仁化这些年改变的体会来谈仁爱仁化精神的内涵。他表示自己深深体会到仁化县委政府为打造一个仁爱仁化的新面貌,从人力物力、宣传教育各个层面,都发了大力气,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乡村脏乱差的现象改观;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仁化人核心价值观大有改观。 刘向群 仁化学者刘向群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仁爱一方在于引领,并从五个方面来谈自己的看法:第一,引领突出特色,谱写“仁爱仁化”的文化;第二,引领打响红色文化;第三,引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第四,引领创建生态文化;第五,引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 范全 仁化学者范全对发掘“仁爱仁化”精神内涵提出两点建议:一要加大对仁爱仁化精神的宣传力度;二是应该打造一幢文化大楼,要树立这个文化品牌,需要有相应的载体,也需要能够彰显本地文化特色的一个场所,这个场所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场所。 邓田庭 仁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田庭阐述了仁化人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宽容、宽厚。这跟仁化的地域有关系,仁化的地域山山水水,资源很丰富。资源丰富,土地相对较多,资源丰富就不会产生恶性竞争。仁化人的人口构成是这样的,从江苏、河南、福建、浙江、安徽等等过来的人,为了友好的相处,人们有一种包容心。 赖井洋 韶关学院政治系教授赖井洋从根源角度来解读仁爱仁化这个命题,围绕仁爱仁化精神内涵发掘这个主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第一,命题的提出,仁化这个地名,为什么叫仁化?原因是什么?第二,命题提出的现实问题,我们仁化人很宽容,但是宽容的主题是什么人?仁者爱人对内是什么?我们现在到底要干什么?既然要传承,那么创新在哪里?第三,文化的意义。 李迅 韶关日报社资深记者李迅:仁化,第一个是历史元素;第二个是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元素;第三个是红色元素;第四个是工矿元素。我们必须从辖内所存在的文化综合起来来延伸,来演绎我们的仁爱仁化,应该说我们的口号从历史文化和现代精神相结合,要紧扣弘扬文化精神,活跃历史文化元素,紧紧抓住这几点,我们就有抓手。 仁爱仁化的精神可以概括为四个词:诚挚、宽容、尚礼、勇毅。 苗仪 关于去挖掘寻找仁爱仁化“仁爱”这个核心内容,韶关图书馆研究员苗仪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立足于现在丹霞山舜帝南巡奏韶乐的大传说,二是立足于地方民俗。我们要从挖掘历史文化的角度,把这些精神内涵给挖掘出来,提炼出来,成为仁化鞭策民众的一种精神,这样就能够达到现在建设仁爱仁化的目标。 谢有顺 中山大学教授、博导谢有顺教授:仁化确实有很多内涵值得挖掘。我也赞成对仁化“仁”字做挖掘、整理、归纳。同时,也让这样一个字所蕴含的精神跟现实对接,这是一个新课题。今天就是探讨“何为仁”与“如何化”这两个大问题。 何为仁?不完全是仁这个字所代表的,也是仁化这个地方所蕴含的,它多年来所传承的。从仁化本身所含蕴的精神当中,有几个方面都值得开掘:一是历史文化,二是地理文化,三是红色文化,四是客家文化。一定要把这几种文化都全面、均衡挖掘出来,同时又找到自己有优势的东西。具体到仁化这里,就是要思考如何把上述几种文化和现代精神相结合。只是讲辉煌的历史,没有跟现代精神相结合,就无法把一些优势发挥出来。 “化”就是把一种生活、文化、精神、思想落实了。以仁化之,用仁爱精神的仁,怎么样教化、育化、融化人,怎样能够深入到一个人的内心和生活里,把它做实了,这是我们现在着力要找的路径方法。我们不是说没有好的文化传统,但我们怎样把他做好,这是一个问题。“何为仁”阐释得很丰富,“如何化”没有办法也不行。 如何化?首先要讲好仁化的故事。一个地方要被人所知,被人家传诵,让人家对他心向往之,就要讲好这个地方的故事。既要重视内容,也要重视它的讲述方式,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来挖掘,提炼,把它变成一种更有吸引力、更易于传播的故事。第二个是要重视点和面的结合。刚才讲到几种文化,要全面、立体的来挖掘,但是,每一方面的文化要有一个点,要有领衔的点。三是创造来仁化文化生活的观念。把精神文化做实不是抽象的,要有实际的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