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糍粑,中国节日风俗。制作糍粑是农村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贵州,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西,陕西,广东客家人等省市都有,又以江西吉安、福建武夷山地区最为盛行。 糍粑作为节日食品供客人品尝。糍粑是以糯米为主料,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烧粑粑特别香。 家家户户打糍粑,有时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在打糍粑之前,先将糯米淘净浸泡两三天后,放入木质蒸笼大火蒸熟。“为防止蒸锅水烧干,要不时地沿锅边向蒸笼里加水”。将蒸熟的糯米拿出来放到“地窝子”里,“地窝子”是用红石头做的。 客家人普遍有吃糍粑的习惯,无论平时或年节。一般是用糯米粉加水煮成糊,然后用手搓成长条,再用刀切或用手摘成一大粒一大粒的糊团,再加白糖(红糖)及花生碎粒混蘸,糍粑即成。但在揭西、五华、陆河、陆丰一带客家山区却另有一种糍粑的制作方法,叫“打糍粑”。 它的制作过程是:先把糯米蒸熟后放在石臼里,然后用一根大木棒反复用力往臼里夯,一直要把糯饭捣成糊状为止。这一过程往往要由几个有力气的人轮流操作。此后的作法和前一种糍粑的作法一样。这种制作糍粑太花力气,所以叫作“打糍粑”。但它比前一种糍粑好吃得多,所以人们喜欢“打糍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