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红军长征与粤北”历史简介区(一) 图为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中在九峰观音山与国民党余部展开战斗旧址 图为在九峰浆源的红军烈士墓。1934年11月8日,红二师四团在九峰浆源阻击国民党军队,江西籍红军战士邓某、莫某和赖某,因重伤不能行走,被当地反动地主黎元勋抓住活埋 五、主力部队挺进湖南 11月8日,国民党军叶肇师、陈章旅从仁化城口向延寿方向追击红军。当日早晨,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总参谋长刘伯承到红一军团第一师,与红三军团一起为红军部队开路。11月9日部队行军90里到达罗家渡宿营。在急行军时,周恩来把自己的黄骡子让给伤病员骑,自己与战士们一道步行。11月10日早晨7时,红一师从罗家渡出发,于田头渡过河,行军110里赶到湖南宜章白石渡,与国民党军展开战斗后,胜利攻占了白石渡镇。11月12日,红三军团攻占了湖南宜章,至此,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基本被打破。 至11月14日,经过乐昌长征的红军部队全部离开乐昌境内,向湖南挺进。 图为红军长征时宿营过的田头村 红军经过的三星坪渡口 六、群众支援鱼水情深 红军长征在乐昌先后经过了五山、廊田、北乡、九峰、两江、白石、黄圃、庆云、坪石、梅花10个乡镇,得到了当地百姓支持。红一师到达罗家渡后,在梅花三名中共地下党的配合下,派三团九连到乳源梅花圩打土豪、筹军饷,补充了部队供给。 当地群众热情地帮红军碾米、做饭、带路,红军则帮老百姓挑水、扫地,这种军民一家亲的场面,在乐昌处处可见。红军主力部队撤走后,乐昌的老百姓还冒着生命危险,收留、照顾了一批红军伤病员。在九峰,村民将受伤的红军伤病员藏到偏僻的浆源田寮里,给他们煮饭送菜,请土医生治伤。在五山,村民收留了六名受伤的红军战士,村民每天用竹笋壳包着饭偷偷给他们送过去,还送去蓑衣、竹笠等生活物资。在乐昌群众的照顾下,红军伤病员的伤情渐渐好转,有的赶紧追随部队继续行军,有的在乐昌继续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图为红军战士送衣物给贫苦群众 1934年11月10日,为了筹集军饷,红一师三团派第九连到梅花圩打了两家地主,没收了财物,上交了二百五十块银元。图为油画《打土豪》 第四部分 游击-粤边 1934年11月,在中央红军离开广东进入湖南后,红一、红九军团小部队经湖南蓝山、临武等地进入连县,与国民党追击军队进行了一些战斗后复返回湖南与红一、红九军团会合。与此同时,长期担任殿后任务的红五军团第十四师因遭强敌截击,部分队伍被迫进入连县,与敌周旋数月后复于1935年春离开。至此,红军长征部队在广东的历程全部结束。 长征部队离开后,项英、陈毅留守中央苏区,领导红二十四师及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继续进行战斗。在三年的时间内,留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斗争,在南方八省开创了15块游击区,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其中,由项英、陈毅直接领导的位于赣粤边境的油山地区,成为南方游击战争的中心地区。游击战争期间,广东南雄等地人民冒着生命危险,对红军进行了大量无私的帮助,为红军坚持游击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湘南受阻南下连县 连县(今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和商贸、文化中心,又是北方通往广东的主要通衢。1934年11月中旬,红一、红九军团冲破敌人在宜章至良田之间的第三道封锁线之后,转入湘南经嘉禾、蓝山过临武县境,其中一部南下连县天光山地区,沿粤湘边境向西进发。11月21日,经过连县星子、东陂的天光山与山水黄洞山交界时,与追赶而来的国民党军激战一个多小时,红军打垮了敌人。在云雾洞,红军出击消灭了夏湟圩的哨卡,将20多名敌人缴械。至11月23日,这支红军小部队顺利通过三水,取道蓝山大桥进入江华地带,会合红一、红九军团主力直奔潇水,经过一场恶战,进入广西全州。 红军驻地天光山杨梅岭 红军纪律严明。1934年红军在天光山瑶民李景郁家吃饭后留在饭鼎里的饭钱——一串银簪和银戒指 二、殿后之师返粤辗转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担任殿后任务的红五军团第十四师(原第三十四师)在全州、灌阳一带,完成掩护红军渡过潇水任务后,遭强敌阻截,伤亡惨重,无法前进,于是返程撤回湘粤边境。12月初,红十四师余部100多人由参谋长王光道率领进入江华、蓝山、连县三角地带的崇山峻岭分散活动。 12月中旬,杨海如团长带领红十四师94人复入连县天光山,意欲寻找西征留下的湘赣红四团并与之会合。12月25日以后,红军辗转于连县黄洞山的烟竹坪、挂螃山、老茶坪、半冲一带,曾在小东口休整5天,遭粤军独立第三师重围,突围后又遭民团偷袭,第二天,又被数倍于己的敌军追到,展开激战,红军奋勇阻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退到临武。直到1935年春,这部红军遂返宁远、蓝山,上了九嶷山。 红军休整地老茶坪村 黄洞山半冲村,红军第十四师营地 三、梅岭诗篇抒发豪情 红军主力长征后,项英、陈毅率领红二十四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人留守中央苏区。1934年11月中旬以后,国民党军占领了原中央苏区的全部县城和大部分乡村,红军留守部队遭受重大损失,被迫分散编制,转入敌后进行游击战争。1935年3月,项英、陈毅率领300余人,转到赣粤交界的油山山区,同先期到达该地区活动的中共赣粤边特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李乐天部会合,共1000余人,开创了赣粤边游击区,分散活动于大庾、信丰、南雄、全南、龙南等县境内。国民党军对游击区进行了疯狂的“围剿”和物资封锁,游击队生活异常艰苦,经常风餐露宿、昼伏夜行,但红军战士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游击区群众的帮助生存了下来。其间,1935年10月,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带领国民党军袭击北山天井洞,杀害游击队员六七十人。 1936年,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在赣粤边游击区大修碉堡,很快使游击区交通断绝,红军活动区域大大缩小,而且隔绝了红军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使深处深山老林中的红军游击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当年冬,陈毅在外出执行任务经过梅山时,被第四十六师包围,被迫躲在荒草丛中20多天。在这里,他写就了伟大的革命诗篇《梅岭三章》。陈毅后来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三年游击战争,是我一生中所经历的最艰苦的斗争。” 南雄乌迳粤赣边红军独立师第三团团部旧址背面的标语 陈毅手书《梅岭三章》,后略有改动 梅岭诗碑 终章 会师-陕北 长征部队离开粤北区域后,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天,突破了国民党的第四道封锁线。随后由湘入黔,占领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此后的战略方针。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地区,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