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创新创业部署,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搭建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市民下乡平台,将智创、文创、农创引入乡村,促进资源要素活力竞相迸发和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目前,创新创业正在广袤农村风生水起,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也为城乡融合发展开辟新通道。
(一)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明显提升。随着城乡融合的不断深入,乡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平台,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汇聚乡村。据监测,2018年返乡下乡人员780万人,比上年增加40万。与上世纪80年代初农民纷纷“洗脚上田”创业和90年代体制内人员到农村“下海”创业不同,这一轮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层次更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企业主等,大都是开创型、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既有资金、又有经验,既懂管理、又懂市场。目前,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平均年龄45岁左右,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到40%。
(二)跨界特征明显,业态多种多样。适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注重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据对1573个双创样本数据分析,新增创业项目的60%以上具有创新因素,80%以上的创新创业项目属于产业融合类型,55%左右的创新创业主体广泛运用互联网、智慧农业、共享经济等模式,形成城乡关联、产业梯度格局。
(三)产业重心下沉,乡土特色明显。各地引入创业创新元素,打造出一批“孵化器”和“加速器”,聚集了3%的创新创业主体。据监测,创新创业主体的经营场所设置在县城区域的占13%,在县城以下的占87%,与乡村和农户的联系更紧密,辐射带动作用更明显。多数创新创业主体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掘乡土资源和传统工艺,发展小众类、中高端、特色化产业产品,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
(四)联农带农紧密,社会效益明显。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创办的项目多是农民特别是小农户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产业,有的到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和脱贫攻坚。通过推行“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鼓励农民将承包地经营权、设施装备、政府补贴等通过折股量化参与创新创业。监测显示,70%认为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增收,40%认为带动脱贫占四成,30%认为创新创业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事业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其实创业对农民来讲一直一件比较“奢侈”的事儿,因为农民赚的都是血汗钱,农村要创业致富,创业也是需要本钱的,对于一些有钱人来说创业失败了还可以再创业,但是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可能付出的就是大半辈子的心血,输不起也赌不起!所以农民创业更要谨慎,未来将会很吃香,有很广阔的市场,干好了肯定能赚大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