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得厚着脸皮,说说农民这些年为国家做出的那些不被人看见的贡献,为了完成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工农业的剪刀差,有学者统计以下数据。
一、农民这些年不容易:民以食为天不假,但农村却没有因此同步致富! 1、为了完成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工农业的剪刀差,有学者统计,从1952年到1986年34年间国家从农业抽走了6868.12亿元,约占这些年农业所创造价值的18.5%。 2、数次上山下乡,农村承担了社会稳定器,承接了3000多万的城市青年的就业和吃饭问题。 3、农村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近3亿的廉价劳动力。 4、从1996年到2010年,全国低价征收农村近7000万亩。 我们强调农业重要的时候经常说,民以食为天。但是农民的收入增长并没有与粮食为天这句话呼应。 1980年我们的GDP是4587亿,第一产业占比30.17%,2018年GDP900309亿元,第一产业仅占比7.19%。 农地圈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这些年农民仍有待致富!
可以这么说,农民完全是自带干粮进城,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为城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气,却最小限度的消耗城市的公共资源。
与此同时,背负着家庭兴旺使命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干了30多年之后,干不动了带着存款想回家过几天清净日子,回到家乡却发现,自己的家乡衰败了:很多宅基地的房子都快倒掉了,村里多以老人孩子为主。村里的学校没有了,孩子上学要走很远。
三、曙光:农村振兴迎转机,未来农民究竟靠什么? 人最恐怖的不是理想难以实现,而是发现自己努力了30年后,这个理想已经不存在了,刹那间觉得自己的奋斗毫无意义。不过最近的政策上,情况反过来了。现在都提倡返乡创业,大学生回乡,村第一书记等政策,让更多的能人回到家乡,争取扭转农村人才流失的困境。尤其是北京落实村第一书记的政策真是严格,原来海淀的一个副处的干部,真的被派到延庆的山村里,一呆就是3年,平日在村里住,周末回家跟妻子儿女团聚两天。 农村改革一直在提推进,但是一直是投入多,见效慢。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你要说中央没怎么投钱,那肯定是睁眼说瞎话。但要说效果有多好,真谈不上,业内人怎么说来的?新农村建设就是有钱就盖房,没钱就刷墙。 改革这么多年感觉都没找准关键点,一直强调给农村输血,没有找到让农村资产增值的方法。
如果仅盯着粮食,那怎么看都是死局(少数小品种的不算在内)。
农村还有什么值钱?人值钱,年轻的女青年都进城嫁人了,搞得农村彩礼飞涨。农村还有什么值钱?就剩下3样了:土地,生态、文化。
农村土地这块目前正在实质性快速推动,很多农村都有机会受益,比如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现在又说了农村闲置宅基地可以整理出来算作经营性建设用地,这样每个村子都有机会。
农村的生态其实可以发展一二三产业,这块目前正处在起步阶段,很多体验性的活动很有卖点。
其次就是农村的特色文化,特色的产品,尤其是少数民族聚集的这些地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很多可以增长的空间。
即使是农产品,可以卖的也不仅仅是最后的粮食,中间的很多种植性的活动也可以拿出来卖的。但是整体来看,具备发展潜力的农村地区往往数量也有限,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特色的普通农村。希望乡村振兴不是雨露均沾,而是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可不要不分轻重缓急的一律撒胡椒面了。
| 本文图文数据来自网络 | 红山家园编辑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