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家园

关注民生 . 红山百姓家园互动交流平台,欢迎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544|回复: 0

      用“90后”的概念,要追溯到“80后”概念

      [复制链接]

      1005

      主题

      1138

      帖子

      49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913
      QQ
      发表于 2018-7-22 23: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0 后”这一概念最先是由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的, 用来指称1980~1989 年出生的年轻作家, 后被各个领域广泛借用。在一般语义范围中, 指代整个20 世纪80 年代出生的年轻人[1]。自从“80后”这个概念被提出以后,就出现了“90后”用以指代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而“90后大学生”的提出源于近年开始“90后”大学生将成为大学生群体主要组成部分。那“90后大学生”有到底哪些心理特征呢?本文在此进行简要概括与分析,还望不吝指正。


      一、“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方向1:多元化

      “90后大学生”与之前的几代人比,视野更开阔,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个体之间的差异更大,心理特点因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特点①:对外部事物态度包容

      在多元化的趋势下,“90后大学生”的心理多呈现包容的特点,即使不认同不同观点,但也不会从心理对其排斥。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新的观点层出不穷,与传统道德观相悖的行为、现象不断涌现,而“90后大学生”对这些态度大多很宽容。以同性恋为例,当分别在中山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书的一对男同性恋曝光后,这两所大学的学生更多的是“佩服他们公开的勇气”,而不是如一些老师,觉得这是“病态的、不可接受的”[2]。在笔者的朋友和师姐中,更有女同性恋存在,身边的同学、朋友对她们的态度也大多集中在“好奇”、“无所谓”,并没有对她们大加谴责。

      特点②: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热衷追求新鲜潮流,看重新鲜感

      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元素能被人认知依赖于传播,而大众传媒无疑在传播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90后”的大学生深受大众传媒(如网络)的影响,信息量更大,知识面更广泛,知识更新速度更快,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而且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并且善于从外部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喜欢用QQ聊天,喜欢用‘火星文’。”这是心理学专家陈一心对于90后行为模式印象最深刻的一点。“火星文”是90后大学生擅长并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语言,它包括各种生僻文字、符号,常人(成年人)一般很难理解其含义,一经出现,立刻借助网络迅速传播。

      方向2:矛盾化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一个有趣的趋势即充满矛盾,许多相对立的性格可以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

      特点①:热情、开放同时沉默孤独

      心理学家用来描述矛盾心理的“双重性格”在“90后大学生”身上明显的得到体现。“90后”的大部分大学生都热情奔放、观念开放、身体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表现的沉默、不善言辞。让人感觉比较清高、孤傲。从通过部分学生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与同学交流并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仅限于同宿舍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同学会反映其比较孤僻之类的,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和周围同学说,时间长了,别的同学也会觉得他们不合群,不好交往,渐渐的大家会习惯于他们的沉默,遇到事情也很少与其交流。这样,他们自己也会觉得孤独、被忽视。

      特点②:独立性和依赖性共存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讨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但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甚至很少自己洗衣服、做家务,因此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依赖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另外,由于独生子女,被宠习惯了,与人分享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差,自我意识很强,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学校里和室友、同学也会存在矛盾,有事情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感觉孤独,对父母存在很强烈的情感依赖,但同时又不愿意和父母做深入的交流。时刻存在矛盾心理。

      方向3:个性化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因此普遍具有个性化的倾向。


      特点①:人际交往存在欠缺

      有研究表明,“90后”的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存在一定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在社交场合十分拘谨,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地苛求别人。对他人的言行吹毛求疵、挑剔、猜疑,缺乏理解、尊重、同情心;不懂宽容,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过分固执、任性、偏激甚至喜怒无常等等。无聊、空虚、渴望交朋友,却不主动或者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如何经营友谊。

      特点②:心理承受力不强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比较特殊,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有很大好转,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比以前好,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会更多。而且父辈们自己吃了很多苦,都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受苦,想让子女过上优越的生活,即使自己再累,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几乎物质上有求必应;另外,孩子受到整个家庭的完全照顾和爱护,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整个家庭都以这个孩子为中心,他们可以任意发脾气,家长无条件的接受。这些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像天塌了一样,觉得世界一片灰暗。

      特点③:叛逆

      “90后”的孩子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一代。不用为生活发愁,长辈、父母都宠着护着。他们对忍耐、礼让、畏惧、顾虑几乎是没什么概念的。他们的思维与情感是最直接的,他们敢想敢做敢犯错。他们不会去顾忌什么,他们的思维和行动都没有圈圈框框。他们用自己来赌博,赌上一切,也赢得一切。近年来,随着离婚率上升,不少90后小小年纪就尝到了家庭分崩离析的苦痛。与此相关,很多90后学生缺乏磨难教育和挫折考验,逆反心理特别强。

      二、“90后”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1、社会原因

      “90后”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在家庭的小环境里,他们往往是父母的中心,被视为心肝宝贝,从小衣食无忧,可以享受到丰富的物质产品。而他们身处的社会大环境,则是市场经济、信息爆炸、网络时代、个性偶像等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这使得他们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诱惑。9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崭露头角,特别是95年微软推出WINDOWS95操作系统后,强大的网络功能和相应的硬件设施基本齐备。互联网就以不可阻挡之势遍布全球。就在互联网愈演愈烈之时,通讯网络也放下高贵的身份,飞入寻常百姓家。最后二者相互融合,得到广泛普及。在这场变革中,传统媒体和通讯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电报、BP机逐渐推出历史舞台;广播、信件苦苦支撑,固定电话不再是昔日王者,物美价廉的手机成为时尚宠儿;网站的快捷远胜过报刊的缓慢节奏。

      在这种形势下,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般汹涌而来。这是“70后”“80后”学生从未经历过的事情。“90后”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这场技术飞跃造成了“90后”的突出特点




      2、家庭教育因素

      “70后”“80后”的人从小会因为家境因素、严厉的管教等而在思维与情感方面都比较保守和含蓄。忍耐、礼让、畏惧、顾虑等心理会干扰他们的原始思维和情感。这类人群所表现出来的思维与情感往往是经过理智或习惯加工后的产物,而不是最初的想法“90后”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代,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位忠心耿耿的“奴仆”可供驱使,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长的同时,又衍生了“陪读、陪考”的现象,这些孩子只需要把学习学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需要管,对子女非常溺爱。造成了他们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由于过度被保护,抗挫折能力不强,心理素质比较差。“90后”学生的父母由于自身经历过一些艰苦,因而都希望子女能生活的更好,能够延续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于是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

      对孩子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期望。就是这种想法给“90后”造成了很大的生存压力。“90后”的学生从降临人世的那天开始,就已经被确定在这样一中特殊的家庭环境中:物质条件丰富,生活安逸。父母整天都在忙,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短,甚至是少的可怜。独生子女居多的“90后”普遍有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骨子里难以抹去的自我思想。另外一方面,这种孤独感使90后学生失落、空虚,继而寻求刺激来安慰自己,也是为了寻求别人的关注和认可。

      3、个人因素

      “90后”多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和他们嬉戏作伴。早早地被关进了各种各样的特长班“陶冶”情操。后来上学了,补习班又蜂拥而至。可怜的双休日和寒暑假统统报销。他们又该去何处发泄呢?他们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又又多少呢?玩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天性一旦被压抑和束缚,必然要寻求新的突破口。

      于是,在网络上与冰冷的显示器里面的“陌生人”聊天;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寻求安慰。没有玩伴,没有父母亲人的关注,也就只好与电子产品为伍了。“在大学校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图书馆本来是安静的学习场所,打电话聊天的声音比比皆是;电脑是用来学习的工具,反倒成了展示游戏才华的舞台。宿舍是休息的处所,但是他们无所不为。相对于老一辈来说他们没有了自己的信仰,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失去了远大的理想,变得越来越现实和功利。于是学习浮躁、静不下心,高分低能,太过柔弱、经不起风雨,不懂合作、不关心他人,颓废等等我们身上的弊病理所当然也就全落在他们身上。




      展望

      对于认为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叛逆”的观点,不能武断地将其视为消极因素一概否定。公平地讲,90后接触新事物的能力更强,勇于发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声音,这恰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如果说90后大学生还存在着浮躁、自私、承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那也更应该从家长和社会上找原因,而不能单纯地归罪于他们自身。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带有时代的鲜明印记。正如汶川大地震让我们对80后大学生的观念耳目一新一样,90后大学生也必然会在社会舞台上展示出他们可爱、可亲、可敬的一面。尽管他们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毫无疑问,随着逐渐成熟并且融入社会,他们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卓越的弄潮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