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真菌性病害也算频发,诸如草莓白粉病、黄瓜灰霉病等等,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杀菌剂。
说到杀菌剂,近几年最火的莫过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trobilurin)了。可能大家听到“甲氧基丙烯酸酯”会比较陌生,但要是说到醚菌酯、嘧菌酯或者吡唑醚菌酯那一定耳熟能详了。
最常见三种:醚菌酯、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几乎对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瘸、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
实际就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兼具保护性、铲除性和内吸性。病菌药生存繁殖就必须要消耗能量,如果切断了能量供给那么病菌自然就会死亡。而它们就是依靠切断病菌的能量供应来消灭病菌的。
其实它们的作用机理都是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在于醚菌酯内吸移动性差一点,吡唑醚菌酯活性更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并且由于醚菌酯最先进入市场抗性出现也是最大的,还有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良好的内吸移动性,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较醚菌酯更好。
使用注意事项
首先这类产品都是不宜与乳油类农药和有机硅增效剂混用的,因为如果混用会导致其内吸性变差,更甚至可能引起药害。具体原理这里就不多说了,引起药害的原理也很复杂。
已知的药害:
嘧菌酯在嘎啦苹果上会造成药害
嘧菌酯 乳油在上海青上会造成药害
在保护地番茄上,曾经发现过嘧菌酯的药害,番茄幼苗移栽2周内须谨慎使用。
研究发现,蔬菜白粉病已对嘧菌酯产生了抗性,连续施用2次以上,效果有明显下降。
使用上的注意点
用药的最佳时间为开花前、谢花后和幼果期,在病菌孢子萌发前就使用。
如果发病了,使用这类杀菌剂的最重要的是防止病菌菌丝生长,防止游离在空气中的孢子二次浸染,而不是直接快速杀灭病菌。
由于作用机理的关系,作用位点单一,一季使用别超过3次。
并且由于产品进入到市场已有很长时间,大量的使用导致抗性都逐渐产生了,不建议单剂使用,现在市面上的相关产品也越来越多的以混剂出现了。不仅如此在国内,巴斯夫也早就放弃继续对吡唑醚菌酯单剂的研发,将更多研发重点放在混配制剂上。
提一下嘧菌酯和醚菌酯相比,嘧菌酯杀菌谱广效果好,而醚菌酯则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特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