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生产以“产业高效化、产品品牌化、生产绿色化”为总要求,通过稳定种植面积、选优品种、调优技术、提高品质、培育品牌,实现效益提升;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拓宽增收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一、强化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推广,奠定优质稻米产业基础。
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南粳9108”以其优秀的食味性、适应性和较高的增产潜力,在近年来的品种推广和生产应用中得到了广大种植户充分肯定和市民青睐。2019年水稻多品种比较试验中继续保持综合评价领先地位,今年我市继续重点推广“南粳9108”水稻品种,搭配种植“淮稻5号”等优质迟熟中粳品种,进一步扩大我市优质高产良种覆盖面。同时,各地要做好良种良法相配套的工作,要以高质高效、绿色生态为目标,充分掌握品种特性,重抓关键环节革新,集成优化配套技术,挖掘增产潜力,放大品种优势,不断提高品质和效益。
二、强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要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围绕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绿色化、融合化生产需求,加大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水稻生产水平。
1,推进水稻集中育秧提质扩面。各地要在充分分析机插秧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加强技术宣传与服务指导,大力推广基质替代营养土,鼓励使用机械流水线播种,精控播种量等技术关键,示范应用硬地摆盘炼苗和微喷灌控水等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术,扩大壮秧剂、基质、秧盘、无纺布、安全高效生化调节剂等配套育秧物化产品的应用,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
2,狠抓水稻高质高效集成技术普及。要坚持适期早栽,插足基本苗,提高栽插质量。对于不具备机插条件而选择直播的田块,鼓励农户采用机条播,示范应用机穴播,要严格控制播种量,并做到适期播种。无论哪种栽种方式,肥料运筹上,都要注重施好基肥,增施有机肥,注重氮、磷、钾肥的配比,分蘖肥有条件的可分两次施用,促花肥要根据生育进程看苗施肥。水浆管理上,要做到薄水浅栽、寸水活棵、浅水促蘖、适时搁田,中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湿交替,保证活熟到老。
3,强化水稻防灾减灾技术应用。为防止水稻生长季节高温热害、低温冷害、风涝灾害及重大病虫害等灾害的影响,在加强水稻健身栽培,培育适宜群体与健壮个体的基础上,要通过合理肥水运筹,生化剂制调节,病虫草绿色综合防控等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加强灾害监测,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密切联系,积极沟通会商,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水稻生育进程,制定针对性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三、强化“水稻+N”综合种养模式应用,提高稻田产出效益。
稻虾、稻鸭、稻鱼、稻蟹等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示范应用中获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各地要遵循“群众自愿、市场导向,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同时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户大力推进“水稻+西瓜”、“水稻+蔬菜”等轮作模式规模,发展绿色稻米、有机稻米,提高复合种植效益。
四、强化技术推广服务举措创新,提高三新技术到位率。
1、发挥项目建设的技术引领作用。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主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了在技术推广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2、开展精准技术服务指导。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实行点对点对接精准服务,密切关注水稻生长动态,于水稻育秧移栽、够苗搁田、拔节长穗等关键时期,根据水稻苗情、天气条件、病虫情报等,因地制宜及时提出技术指导意见,确保关键田管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及时总结生产中的成功经验和出现的有关问题,因时因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提高技术的针对性、指导的精准性、服务的高效性。
3、注重特色典型培植。要时刻关注本地规模种植发展动向与需求,不断挖掘和创建先进典型加以培植,不断扩充服务内容,要从单纯技术指导服务,向帮助制定发展规划、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和品牌建设等多方面服务延伸,要将苗情监测点、生产试验、示范田定在典型培植点上,集中力量打造出示范带动能力强、发展水平高的先进典型。
4、提升技术宣传推广效能。在深入开展市、镇、村三级技术培训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微信、QQ、广播等媒体平台,及时高效发布图文并茂的技术信息,做好交流互动加强沟通,实时答疑解惑,提高宣传推广效能;要充分利用培植的示范典型,适时开展现场观摩,通过成果展示、操作讲解、现场体验等方式提高宣传推广效能。
五、强化优质稻米品牌建设,提高大米知名度。
1,通过品种优质技术优化打造高品质稻米。要进一步做好优良食味稻米这篇文章,加大“南粳9108”等品种推广应用力度,促进优良食味稻米种植覆盖率再提高。改进生产配套技术,改变产量第一的评判标准,明确质量效益优先原则,推广应用水稻健身栽培技术。通过增施有机肥、适期控氮、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与生物农药的精准施用等技术措施生产高品质稻米。
2,通过产业融合塑造产业链条。规模种植大户(组织)要与龙头加工企业建立多元合作关系,生产优质稻谷、进行高质量的加工、产出高端产品,缔造利益联结新模式。种植规模企业要向二三产延伸,打造“产、养、加、销”全产业链、全价值链。
3,通过展示展销打造优势品牌。要落实好品牌强农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稻米品牌评选、展销活动,加大优质稻米品牌培育力度,大力宣传推介,扩大地标品牌的知名度。通过农渔农牧结合和特色品种引进种植与开发利用,完善“虾田米”、“蟹田米”、“功能米”、“彩色米”等系列特色稻米品牌的建设,培育壮大本地稻米产业。
六、注重解决大面积水稻生产上的突出问题。
1,解决水稻育苗和直播稻出现黄秧的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盐分超标,基肥不用鸡粪、控制化学肥料的使用。对出现黄秧的用绿霸士加氨基寡糖素喷雾。
2,解决水稻移栽僵苗的问题。移栽后要坚持深水护苗、浅水发根的水桨管理要求。对发生僵苗的用高锌加复旦复农喷雾。
3,解决病虫防治水平不高的问题。要根据各地植保部门预测,坚持适期用药、用准药剂、用足剂量。(本文对你有帮助的,你可以收藏或分享转发给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