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提建议:将小学“体育教育课”改为“健康教育课”。
12月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350号(医疗体育类579)提案答复的函》,对《关于将小学体育课改为健康教育课的提案》进行了答复。
据此前《中国科学报》报道,葛均波认为,受传统体系教育思想影响,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程度不够,“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概念混淆。具体表现为结合程度不够、系统示范缺乏、师资短缺、对健康的概念认识不全、教学模式尚未成功建立。体育竞技项目其实与“健康”无关或者有害。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小学“体育健康”改为“健康教育”,从儿童时期埋下健康知识理念。
教育部则在答复中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从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制度保障,以及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活动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中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其中;中小学社会课中强化了健康教育内容;以国家课程为载体,落实包括应急生存在内的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等等。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课程健康教育内容;推进学校体育教材改革,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完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如积极推动各地把学生体质健康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学校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各地落实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试点改革、积极探索把体育纳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校领导班子考核内容。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