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7-6 17: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冒充大公司这样的背景设定是常用的招数,叫Big store骗局,延时骗局和掉包计都是基于Big store骗局基础的。<Matchstick Men>里尼古拉斯·凯奇就用了典型的掉包计骗局,而在<Hustle>中更是有两次巧用掉包计,一次是第五季第一集里Emma姐弟反用掉包计骗走了Mickey的钱,还有一次是第二季第三集,为了报复骗了Danny奶奶的骗子,Mickey设置了套中套,利用掉包计骗走了骗子自己的钱。
18、疑心病骗局
The paranoia scam由Con man扮好人,告诉受害人各种骗术,让受害人觉得自己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然后Con man煽动受害人让他觉得只有把钱放在Con man身边才是最安全的。国内就有一个经典的疑心病骗局:先是短信或电话受害人有银行卡消费异常,然后冒充公安机关告诉受害人说他的账户有异常,必须尽快紧急冻结账户 然后借此要到了受害人的账号和密码,真正骗到了受害人的钱,这个骗局在国内曾经骗成功过相当大的数额。
19、虚假中奖骗局
The fake reward scam有点类似于尼日利亚骗局,国内很常见,是标准的“拉网式骗局”类型和“预付费骗局”类型的结合。先是Con man致电或短信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然后告诉受害人有办法可以免交税,但要签一些文件并预付一些手续费,以此骗得受害人钱财。
在<Matchstick Men>中,尼古拉斯·凯奇和山姆·洛克威尔将虚假中奖骗局和疑心病骗局结合在一起,成功骗了一对夫妇两次。
20、废彩票骗局
Fake raffle骗局是属于“拉网式骗局”类型的短线骗局。首先Con man需要制作大量刮刮卡,然后挨家挨户敲门去卖,或者到人多的商场或集市里去卖,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抽奖,只是Con man营造出来的样子而已,但因为一张卡很便宜,很多人觉得买一张也无妨,而且对于这种彩票,人们本来就不抱什么期望,不中也没人会在意。所以,只要网撒得足够大,也能获得不少收益,在营销中,这个方法叫:薄利多销。
废彩票骗局的一个变种就是虚假募捐骗局,通过挨家挨户募集捐款,谎称要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之类,不过这招在严重缺乏诚信度的中国是肯定行不通的。
21、硬币游戏骗局
A coin smack是个很简单的“敲诈勒索骗局”类型,但很有效,并不局限于硬币游戏,可以推广到任何骗局。骗局需要两个Con man分别称为A和B,先由A和受害人一起玩硬币游戏,然后B看到后表示要加入,期间B说要买烟便离开了一会儿,此时A说服受害人和他一起联手作弊骗B,等B回来大输一把后,暴怒扬言要报警,或者亮出手枪说自己是黑帮两人要死定了之类,于是为了息事宁人,A只有劝受害人说两人一起给B一笔钱表示道歉,这笔钱数目自然不会小,事后A和B会平分。
22、占卜骗局
Fortune teling fraud也很常见。有Con man扮演成占卜师或者通灵师,通过娴熟的冷读技巧说中受害者的很多事,获取受害者的信任,然后随便编造一个理由说受害者大难临头,唯有破财消灾。该骗局的技巧就在于:要熟练掌握冷读术,比如美剧<The Mentalist>中的Jane在改邪归正以前就是靠装扮通灵师来骗钱,<Leverage>中有一集要打击的目标也是精通冷读的人物,还把天真的Parker给蒙住了。
不过我一直觉得能熟练掌握冷读技巧已经是个很牛逼的技能了,就是不做骗子也大有施展拳脚之地。
23、泰国宝石骗局
The Thai gem game起源自曼谷,需要多个Con man协作。首先告诉受害人(外国游客)有一个途径可以买到免税宝石,然后受害人可以带回自己国家倒卖,赚一大笔钱,多个con man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演戏增加可信度,直到最后高价卖给受害人一些虽然是真品但并不值很多钱的宝石。相同类型的还有金块骗局,此类骗局在古董市场、收藏市场和走私领域十分常见,受害者关键要对收藏品一知半解,不过现代社会没那么好骗了,需要走技术路线才行 详见<Hustle>第一季第三集。
24、北京茶叶骗局
受害人都是初到中国的外国游客,由几个女大学生做Con man借锻炼口语的机会搭讪游客,并带他四处游玩(一般这种游客多半也有打一炮的想法),玩累了就带这外国游客到一家茶馆,不上菜单直接上茶,因为外国游客初到中国以为这里的习俗不同也没多想,直到买单时才发现茶叶是天价,被狠狠宰了一笔。
同样还有个上海酒吧骗局(-_-0)一样的套路,曾经报道过,坑了不少老外,后来警方严厉打击了,但还是要感谢这些Con man使这个骗局上了维基百科,为我们中华民族在国际骗术领域挣得了一席地位。
25、拿破仑骗局
The Napoleon con利用的是受害者的常识性错误 两个con man假装争论拿破仑究竟有多矮 其中一人说他至少5英尺6英寸还是有的 然后设套让受害人加入赌博 受害人依据常识觉得拿破仑没这么高 于是大家上网一查发现拿破仑实际上差不多有5英尺7英寸高 于是受害人觉得自己输得心服口服
26、墨菲骗局
The Murphy Game也是个常见的短线骗局,一般是将偷来的赃物宣称为高档货,但基于某些理由(由Con man随便编造)要以较低价卖出,其实即使如此Con man还是赚了不少。《两杆大烟枪》的片头就是这样一个骗局。
27、巴尔的摩骗局
最初起源于巴尔的摩,Con man装扮成一个经验丰富的汽车机修工,随机找一个受害人告诉他车子有点问题,如果到修车店里会非常贵,但因为他是机修工所以花几分钟就能帮受害人修好,至于受害人有多信服,就看Con man吹得有多像回事了。几分钟后,汽车“修好了”,当受害人要意思意思表示感谢后,Con man摆摆手说是举手之劳,以获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Con man假装接到老板的电话骂他上班迟到,于是Con man便要求受害人顺路送他一程,在路上他告诉受害人因为帮他修车导致上班迟到,而恰好失去了一个重要客户,老板勃然大怒宣称要解雇他,这时候受害人感到内疚,觉得是自己原因造成,于是便提出要给他一笔钱作为修车的报酬,弥补他损失了一个客户的代价,而且受害人觉得反正这笔钱也比去汽车店修便宜。
这个骗局的成功关键在于Con man的演技以及对目标心理的把握。
28、圣多明各骗局
The Santo Domingo Sting也属于放鸽子骗局的一个变种,必须发生在只能通过银行兑换外币的国家,比如多米尼加共和国,Con man找准受害人贪小便宜的心理,告之他有渠道可以以更低的汇率换美元,比如当时汇率是1美元兑换6比索,Con man说他有办法以1美元换到10比索,然后约在街头交易。
交易开始时,Con man以一种紧张的姿态拿出1000比索当着受害人的面清点,然后快速塞到受害人手里说:”你拿到你的钱了,快把你的100美元给我!警察随时都可能出现!”于是,受害人把100美元递给了Con man,此时Con man说:“你再数一遍吧,我怕我数错,于是受害人开始数,数到800比索的时候,Con man突然一脸愤怒 一把抓过受害人手里的比索,并把100美元塞还给受害人,怒吼道:“怎么会这么多!我说了1美元只能换7比索!我数学不好,你就借机揩油是吗?这钱我不换了!拿回你的臭钱去!”然后边骂边离开了,整个过程持续很快,Con man一副被受害人骗的样子,而受害人出于本能的防卫反应会迅速思考如何辩解自己,而没有注意Con man还给他手里的其实不是100美元,而是已经掉包的捏成一团的1美元,为了分散受害人注意力,Con man往往会边走边喊:“你小心点!那边就有个警察,当心别被抓到!”
这个骗局还有个巧妙的地方,就是如果加以利用,技高一筹的Con man可以扮演成受害人,实际骗Con man的钱 具体做法请见:The Santo Domingo Sting
29、堪萨斯洗牌骗局
Kansas City shuffle这并不是一个传统的骗局,只是编剧在写电影《幸运数字斯莱文》时编造出来的一种骗局,没有详细解释,但从剧情来看,大致是制造一个尸体造成Con man假死的现象,以吸引受害人注意力,借机开始真正的行骗,所以本文姑且把所有诈死的骗局都命名为堪萨斯洗牌骗局,曾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影视作品中。
30、换零钱骗局
change raising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短线骗局,需要快速的反应和纯熟的手法。在<Hustle>里曾两次出现,一次是某集片尾Stacie玩了一把;还有一次是第三季中经典的Mickey大战Danny那集,Danny在街头玩了一把。
下面来详细叙述:假设Con man到便利店买样1元钱的东西,付给店员一张10元的纸币,随后店员找回9个1元硬币,这时Con man突然说我刚发现兜里还有一个1元硬币,我把10个硬币给你,你帮忙换一张10元纸币给我吧,于是,店员把10元纸币递给Con man(注意:整个骗局的关键就在于这里一定要让店员先把纸币给你,决不能你先把硬币给他);然后Con man装作一时脑子糊涂,一顺手把店员之前找给他的9个1元硬币和刚递给他的1张10元纸币一起又递还给了店员,这时店员自然说你多给了,于是Con man一拍脑门说:不好意思脑子糊涂了,不过正好,我兜里还有1元硬币,一起给你,一共20元,你还给我20元纸币就行了。至此,骗局结束。
整个过程的诀窍就在于一定要快,让店员没有时间细想,只要多加练习,让人看起来你算得又快又准,是可以糊弄过去的,这里运用到的心理技巧就是惯性思维,店员会习惯性地认为你递过来的钱就是你的钱,但其实你递过来的20元中,有10元是店员自己的,只不过店员没有时间细想。
下面我来解释这个骗局:
其实整个过程,就是要坚持住是10个1元硬币换1张10元纸币,也就是说Con man应当递给店员10个1元硬币(我们拆分为9个1元硬币和1个1元硬币),但实际,他递给了店员9个1元硬币和1张10元纸币,也就是说其中应该给的1个1元硬币,他错给成了1张10元纸币,所以对于店员来说只要拿这张错给的10元纸币换Con man一个1元硬币即可。但结果却是,店员自己又出了1张10元纸币来换这张10元纸币,也就是说店员多给了Con man 9元钱,一共给了他19元,再加上价值1元的东西,店员一共付出了20元,而Con man一共付出了最初买东西时的10元纸币,换言之,Con man用10元换到了20元。
所以整个骗局的关键,就在于一定要让店员先把10元纸币递给你,不过这里是指美元,在中国是有5元纸币的,所以骗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货币面值进行相应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