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农民的家园》,从不同角度报道三农资讯,如果想持续收到本栏目,请点击右上方蓝色字“关注”,谢谢您的支持,今天的文章是:在农村,干这活不挣钱,有些农村人仍在坚持,到底为了啥?
自古以来,农民就是靠种地打粮为生,我国5000年历史长河中,大部分都是农业社会。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发展到现在,我国的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如今,由于粮食价格持续萎靡,农资等价格却持续上涨,传统方式种粮食,已经很难挣到钱。在农村,出现了一种让人“尴尬”的状况,就是“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如此一来,好多60后,甚至50后的农村人,只要身体尚可,仍然坚持在种地“第一线”。
近些年,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建设,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惠农利民的政策措施,包括种地补贴等。即使种地有补贴,仍然挣不到多少钱,为此好多农村人不得不“转行”,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现在仍然坚持在家种地的农村人,大概是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在家种地的人,大都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人。由于没啥技术,再加上年龄限制,外出打工已经不现实。种地虽然挣不到多少钱,只要不是灾害之年,多少还能收获一些。除了种粮食外,再种点蔬菜,自己吃还是有富余的。儿女们不种地,地闲着也实在可惜,如今种地大都是机械化,不比过去纯粹靠体力和畜力,年纪虽然大了,体力不比从前,但种地还是可以的。
出不了远门的年轻人。有些农村的年轻人,由于家庭情况,不能外出打工,当然,也不可能单靠种地养活一家人。他们一般都进家乡附近的工厂,或者自己做点生意,对于他们而言,种地成了“副业”。如今不比从前,种地相对“简单”,耕地、播种、收割等,都是机械化作业,在不耽误其他营生的情况下,把地种了,也算是一项收入来源。 土地情深。对于种了大半辈子地的老农而言,过往的岁月都是在土地上度过的,让他们不种地,他们反而感觉不适。身为农村人,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对自己的土地,自始至终有一种深沉的感情。有些老农,明知道种地挣不到多少钱,仍然精心呵护那一亩三分地,不能不说,土地对于他们来讲,已经不能用利益来“衡量”。
如今,在农村仍然坚持种地的人,无论什么原因,是自愿也好,是被迫也罢,他们都是可敬的人。我国人口众多,这么多人,每天都需要吃饭,自古民以食为天,食物从哪里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来讨论。
(谢谢欣赏,如果您喜欢,请点赞并关注小编,论区茶水已经备好,分享您的观点和见解,大家的支持是小编前进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