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65亿元、全国最大单体数据中心、计划5年内建成……5月下旬,韶关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城市发展推介会在广州举行。现场签约的15个项目中,预计投资约65亿元的韶关大数据智能产业创新谷项目成为全场焦点。
该项目是如何规划的?什么时候动工?建成后将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诸多疑问,记者近日专访了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云计算专委会副主席、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韶关大数据智能产业创新谷项目总规划师赵淦森教授。
借力大数据 推进韶关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是新时代的“数字宝矿”。当前,我国大数据发展已步入快车道,韶关亦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对数据的存储、处理、挖掘、分析有着旺盛的需求。
我市积极抢抓国家和我省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机遇,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构建和打造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基础设施配套三位一体的产业集群,韶关大数据智能产业创新谷项目应运而生。
“韶关是生态发展区。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希望把大数据产业,特别是数据中心产业,引导到韶关来。”赵淦森介绍,韶关大数据智能产业创新谷项目规划,主要是依托云润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和广东昇辉电子控股有限公司两个单位,通过合作建设运营,推动韶关打造华南大数据枢纽,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速推进韶关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双方还将整合和引进知名高校、运营商、大数据龙头企业、行业高端智库、知名金融机构等,为本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撑服务。
拥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那么,抢占大数据产业风口,韶关优势何在?据介绍,发展大数据产业,韶关在区位、安全、交通、气候、网络、电力等关键要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是华南地区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IDC数据中心的“首善之地”。
为此,赵淦森提出了“虽然不在大湾区,但可以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项目设计思路。“印度的班加罗尔全程参与美国硅谷半导体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承接了大量的软件研发工作。
韶关可以借助这种模式,把粤港澳大湾区要做的大数据的一些产业环节,导入到韶关来,即产品交付在大湾区,但研发生产则在韶关。”他表示,“韶关依托自身优势,来做大湾区里面成本相对高的事情,从而分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红利。”
力争年内动工,五年内建成 据介绍,韶关大数据智能产业创新谷主要包括数据智能信息港、产业孵化加速基地和服务配套等三部分。其中,数据智能信息港(互联网数据中心)计划建设高标准的46万平方米、5万个标准机柜的超大规模IDC数据中心;产业孵化加速基地,作为创新谷的产业载体,提供企业总部、众创空间、孵化器和产业配套服务,预计可以容纳200家初创企业,40家骨干企业和10家领军企业;各方还将共建数字经济主题馆、院士工作站等。
赵淦森说,该项目规划建设周期为5年,计划在5年内完成至少65亿元的投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国最大单体数据中心。目前正在紧张筹备阶段,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启动项目的建设。
项目的建成对韶关今后发展带来什么影响?赵淦森表示:“它将作为数字经济在韶关落地发展的示范性项目,即什么类型的项目在这里落地发展会更好。同时,我们希望它作为韶关往数字经济发展的导入性项目,带领更多的其它项目来韶关发展。” 产业定位是做“动力单元” 在今天互联网时代,贵州把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的新路,在大数据风口实现了发展腾飞。韶关能否成为第二个贵州?
赵淦森表示,韶关大数据的产业定位,应该作为“动力单元”,“基础设施构建成为‘动力单元’,韶关的定位就是先做好基础设施。”
“与贵州相比,韶关在土地、人才、区位等方面更有优势。我们乘高铁只需一个小时便可抵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进入国际市场。韶关应该对标比贵州更高的层次。”他说,现在的产业发展是创新发展,拥有大量成长型的企业。成长型企业第一关是生存,但核心区的成本太高。而韶关的生存成本较低,且机会不会比核心区少太多。此外,韶关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产业纵深,这也正是韶关的魅力所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将给韶关带来很多机会。”
反向应用构建大数据生态链 发展大数据产业,最终的目的是要构建良好的大数据产业生态链。那么,韶关应当如何促进大数据产业的生态链形成呢?赵淦森表示,一个产业要把它聚焦发展的话,生态圈、产业链的构造非常重要。韶关大数据智能产业创新谷项目的初步构思是以基础设施去带动。
“未来的5年左右,市场对数据中心的需求非常大,需要大量的服务器、网络来处理、传输、存储各种数据资源。韶关建成超大数据中心之后,企业来这研发、生产,就更方便,生产效率也更高。
同时,因为基础设施在这里,数据资源也在这里,我们通过数据资源开放,可一步一步把大数据产业引进来。”赵淦森介绍,“如果直接做数据应用,韶关可能很难和‘北上广深’竞争。但现在,我们是从基础设施,到数据资源,再到数据应用,一步一步往上走,通过反向应用来实现。”
产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何聚集大数据方面的高端人才?“一方面,我们努力把产业做好,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来韶关创业就业。另一方面,我们将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在整个项目的规划中,我们还充分考虑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努力解决人才引进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据悉,按照规划,韶关计划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备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引进大数据龙头和骨干企业近10家,培育大数据及相关领域的创新企业上百家,引进和培育互联网大数据产业人才3000名,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约500亿元。
站在风口,踏上浪尖,韶关“大数据”即将扬帆远航!(转载韶关日报 薛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