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家园

关注民生 . 红山百姓家园互动交流平台,欢迎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699|回复: 1

      “臭名”变“美名”农村要改名

      [复制链接]

      9

      主题

      13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发表于 2019-7-3 09: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掉“臭名”也好,
      改成“美名”也罢,
      农村改名,
      关键是要改成以“发展”为名。
      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成绩需要通过发展来推广,
      “发展”才是农村真正的“本名”。
      近日,
      海南、福建、陕西、河北、广东等地
      正在向一些“大、洋、怪、重”的地名说“不”。
      究其原因,
      一方面,
      一些地方在取名的时候,
      呈现出明显的崇洋媚外倾向。
      “帕提欧公寓”“威尼斯小镇”
      “维也纳森林”“曼哈顿公馆”“罗马花园”……
      在一些地方打马走过,
      好似完成了一趟环球旅行。
      另一方面,
      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名不副实问题。
      有人吐槽县城老家的小区,
      虽然名叫“香树湾新都”,
      而事实上,
      树不香,湾不见,且不新,
      更谈不上都。
      一些城市地名,
      因为过于崇洋媚外、
      过于名不副实,
      所以需要改名。
      但农村地名,
      并不存在崇洋媚外倾向,
      大都保留了乡土本色,
      也不存在名不副实问题,
      反而往往是名实相副,
      那一些农村为什么还要改名呢?
      因为这些“名字”都太“臭”。
      贵州山区某村,
      因村庄经济落后,
      很多年轻人讨不到媳妇,
      当地人索性管它叫“光棍村”。
      山西矿区某村,
      因村里的男人很多死于事故或尘肺病,
      村里不乏寡妇家庭,
      当地人遂称其为“寡妇村”。
      湖北地区某村,
      在发展养猪业的时候,
      没有处理好粪污排放问题,
      当地人干脆将它唤作“猪屎村”。
      此“名”非彼“名”。
      城市要改的那些“名字”,
      真的就是某地的名称;
      一些农村要改的“名字”,
      其实不是它的“本名”,
      而是它的“臭名”,
      或者说是它的一个“绰号”。
      最开始的时候,
      我以为,
      这些村庄的“名字”是被当地人改变的。
      但随着调研的深入,
      却发现真正改变它们“名字”的,
      不是人,而是问题。
      “光棍村”折射的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
      生育结构不对等导致男多女少,
      经济发展不均衡又导致一些村庄没有竞争优势,
      婚恋文化又是女性找对象都愿意往上找,
      多种原因叠加,
      “光棍村”的出现,
      其实并不意外。
      “寡妇村”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经济问题,
      一些地方“土里刨食”很难养活一家人,
      当地除了煤炭经济又缺乏其他支柱产业,
      一段时间之内煤炭产业无序发展且工作流程缺乏规范等,
      这些都加大了“寡妇村”的诞生概率。
      “猪屎村”反映的则是一个生态问题,
      村庄大力发展养殖业,
      一度也赚了些钱,
      屋内实现了“现代化”,
      但粗放型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
      屋外演变成“脏乱差”,
      如此又焉能阻止别人改变自己的村名。
      好好的村名被问题改变成一个个如此“辣眼睛”的“名字”,
      不是本村人愿意看到的。
      他们自然想要改回村庄的“本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3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09: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对于这些村庄来说,
      改名不仅仅是改一个“名字”那么简单,
      更意味着解决遗留问题。
      站在这个角度,
      农村改名比城市改名,
      更有必要,
      也更为迫切。
      虽说如此,
      但这些问题,
      不仅仅是单个村庄的问题,
      有些是历史问题,
      有些是地区问题,
      那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解决,
      这些“臭名”改不改得了呢?
      答案是:不但改得了,还能改成“美名”。
      贵州山区某村,
      依托优势的地理气候条件,
      引进花果苗圃种植业,
      村民收入和村庄面貌一年一个样,
      很快就在当地赢得了“花果村”的美名。
      山东地区某村,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小小的村庄里出了9位博士、
      9位硕士,
      将近60位大学生,
      是远近有名的“状元村”。
      贵州侗族某寨,
      一位扶贫书记,
      带领“浪漫侗家七仙女”,
      借助短视频和直播,
      助力乡村脱贫,
      逐渐打响了“仙女村”的名号。
      如果说,
      那些不好的“名字”是问题带来的,
      那这些好的“名字”就是发展改变的。
      “花果村”反映的是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状元村”体现的是
      农村文教事业的重视与发展,
      “仙女村”呈现的是
      互联网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发展之所以能改变“名字”,
      是因为它能改变问题。
      “光棍村”“寡妇村”“猪屎村”背后的种种问题,
      说到底,
      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发展中的问题,
      自然还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农村要想得到好的发展,
      要想变“臭名”为“美名”,
      首先就要解决理念问题,
      要像“花果村”一样,
      坚定地秉持绿色发展理念;
      其次还要解决道路问题,
      要像“仙女村”一样,
      积极拥抱新产业、新业态;
      最后还要解决文化问题,
      要像“状元村”一样,
      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毕竟人的发展,
      才是村庄最核心的发展。
      改掉“臭名”也好,
      改成“美名”也罢,
      农村改名,
      关键是要改成以“发展”为名。
      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成绩需要通过发展来推广,
      “发展”才是农村真正的“本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