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老艺术家被综艺《乐队的夏天》里九连真人乐队给圈粉了。 这支来自广东河源地区的客家方言乐队,用客家话唱摇滚,在一众老牌乐队中从青铜打到王者级别,让客家人和客家方言走出圈,更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当中。 
虽说如果不依赖字幕,真听不明白他们在唱什么,但他们让我看到了久违的摇滚血性是什么样子的,我头一回觉得,客家人的客家话,真的很酷,一股野生摇滚范。 在广东,你可能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说“涯系客家人”(我是客家人),不少外地的朋友总会以为客家人是少数民族,对客家小妹的印象约等于卖茶小妹。 
△还以为客家姑娘都该穿成卖茶小妹那样/Pinterest 这也难怪,相比起广府人和潮汕人,客家人更加低调,但又仿佛隐隐于世界各处。 据统计客家人在海外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广东是客家人的居住大省,其余多分布在福建、四川、江西等周边省份和港澳台。 
△广东是客家人居住大省,基本上遍布所有城市/维基 知道客家人的会懂他们是汉族的一个支系,是赣闽粤边区的一个特殊的族群,你所知道的不少历史名人和现在的名人明星里,身上都有客家人的血脉。 
△刚好这三位称霸香港黄金时期影坛的张国荣、钟楚红、周润发,祖籍都是客家 客家人还被称为“东方犹太人”,配得上这等称呼的绝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族群? 客家人,生来为客 中国的主客文化是相当复杂的,尤其是在早期更讲究人情世俗规则的年代,很少有一种民系有这种自觉自称为“客”。 但客家人从根上就深谙中国人情社会的主客之道。 客家人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历史书上的从西晋到清朝,从中原望族几次战乱南迁的历史传统。 
△福建土楼,客家独有的传统建筑,有的成方有的成圆,防御功能为主/Flickr “客家”这一词最开始就属于他称,本地人对外地人还带有污名化的称呼——“犭客”、“犵”。 就广东的地方志书来看,客家人迁入岭南的时间比广府人和潮汕人更晚一些,于是大多的客家人往往聚居在偏远,待开发的山区。 
△客家人的围屋,藏着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coastalshows “独家异乡为异客”,来者都是客,终归不能做主。 旧时土客的纷争和矛盾让客家人处于更为劣势和艰难的境地。尤其是在几次迁徙的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粤客之间的矛盾一直在激化当中。最大型的要数清末的土客械斗,也就是今天的江门四邑地区(台山、新会、开平、恩平)。 
△在香港的客家女人们/Pinterest 正是因为土客族群的竞争,本地人对外来人的偏见,这种恶劣的环境在另一面激发了客家人的奋起自觉。 从语言、服饰、饮食习惯等等都在试图寻找中原文化的特征,自清中期以来,族群的意识逐渐崛起,撰写属于自身群体的历史。 
△广东梅州客天下的“客家风情”泥塑展/图虫·创意 从他称为客到演变成自称“客家人”,客家人巧妙反客为主,形成族群文化的每一步走得有些艰难,但非常值得。 虽然你看到后来在以广府人和潮汕人聚集的地盘上,客家人基本上都属于较为少数而弱势的散居境地,但就算散落到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甚至是远到智利,都有客家华人的足迹。 
△客家人遍布世界五大洲/Twitter 到底谁是主,谁是客?这纷争对客家人来说早已成为历史,无非是更懂得作为客的不易,如今客家人在众人眼中是出了名的热情好客。 祖辈们久居山区,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客,这种待客之道不用多说,早就已经潜移默化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 吃得咸中咸,方为客家人 如果要老艺术家评一个全国最能吃咸的人群,我会首推客家人。 广府人有“食得咸鱼抵得渴”,而客家人,从根上就是盐堆里长大的。 
由于早期客家人多数住在山区,对于经常漂泊的客家人来说,盐渍食品是非常方便的选择,加上长期劳动体力耗费大,咸而肥腻的菜肴,才能补充他们身体所需要的盐份和能量。 吃咸成了客家人的味觉基因,并一代代流传下来。在《舌尖上的中国》客家菜最重的一笔墨,就是盐焗鸡。 
“盐焗”这种特殊的制作手法是客家族群的独特烹饪技艺,更是祖辈们一种巧手天工的偶作。 起初只是为了方便贮存食物,便将整只鸡都放入盐堆里腌制封存,没想到蒸熟之后味道反而香浓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