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9月4日)有媒体报道说,近日,记者在走访片仔癀设立于上海的几家体验店后发现,这家中药领域老字号企业除了为片仔癀标注了“清热解毒”功能外,还在该公司广告宣传册中自称其产品具备“防癌抗癌”等功能。然而,在网络上的片仔癀产品说明书以及企业官网上,介绍片仔癀的主治功能则为“清热解毒”等,完全未触及“防癌抗癌”的功效。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半年报显示,2016年—2018年,片仔癀产品连续蝉联《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排行榜》的“清热解毒领域”首位。目前,片仔癀锭剂售价高达530元/粒,而1粒只含3克,平均每克片仔癀锭剂售价约177元,单价比茅台还高,被人称为“中药里的茅台”。
目前在“保健品”和“药品”之间打擦边球的现象越来越少,但还没有绝迹。像片仔癀这样在网络上明里规范标注产品功能,暗里却为其加诸不便言明的其他功能的现象,可能还不止片仔癀一家。上述媒体记者走访发现,片仔癀在上海的每家体验店内都有一份内容相似的“宣传手册”,宣称片仔癀的产品功能包含“保肝利胆、修复肝脏细胞、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防癌抗癌、减毒增效”等,许多功能还附上研究数据或临床试验结果作为支撑。
而苏州片仔癀博物馆给记者提供的一份名为“片仔癀的使用方法”的电子文档则明确表述了片仔癀用于治疗肝病、肿瘤、未病和其他疾病的用法用量。并且,这些标明片仔癀产品功能的“所有的宣传彩页都由总公司提供”。
毫无疑问,片仔癀是中药制品,其批文所标注的是“药品”。既是药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就不能自称其具有“保健养生”的功能,也不能在批文所确认的主治功能之外,另外增加更加“广谱”的治疗功效。非此,则有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当然,可以肯定的是,类似这种在药品功效和保健品功效的说明文字上糊弄消费者的做法,今后也不会绝迹,还将以这样那样的包装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对此,普通消费者只需依据常识,便可保持定力,免花冤枉钱。这里所谓常识,就是世上没有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也能治、那也能治的药,往往是治什么都不灵的药。(有删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