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家园

关注民生 . 红山百姓家园互动交流平台,欢迎您!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4|回复: 0

      煤矿机器人,千亿赛道潜力初现

      [复制链接]

      640

      主题

      763

      帖子

      319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97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尽管人形机器人最近火得一塌糊涂,但平心而论,人形赛道的热度依托于未来的想象空间。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马克·雷伯特在WRC2024直言,目前人形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炫耀,而不是一种生产力”。
      对于更务实的工业界来说,人形机器人要真正成为商业化落地的产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企业们目前还仅仅处于布局阶段。
      比起吸引眼球的人形机器人,工业界现在更需要的是,能够立即提升生产力,实现降本增效的机器人。
      煤矿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煤矿机器人潜力初现
      据相关数据,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17年为72亿元,2023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2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9.58%,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6亿元。

      市场规模增长的深层原因,是工业对“机器人换人”的需求愈发迫切。
      以特种机器人的其中一个分支——煤矿机器人为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2023年,中国规模原煤产量同比增长了3.4%,达到了创纪录的47.1亿吨,约为第二名印度的4.66倍。同时,我国煤炭业从业人数高居世界之首,2023年约为340万人。

      作为传统高危行业,尽管煤矿自动化已经推行多年,但煤矿开采依然相当危险,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094人,同比上升23.7%。
      对此,政府接连发布政策,敦促煤矿进行“机器人换人”的智能化改造,在降低人员伤亡的风险的同时,提高开采效率:
      2019年1月发布了《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列出了5类38种需要重点研发的煤矿机器人;
      2020年2月,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将机器人与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
      2023年1月,《“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煤矿成为机器人重点应用领域之一;
      2024年1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防范遏制矿山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硬措施》,明确指出灾害严重矿井、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矿井必须进行智能化改造;
      2024年4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国家发改委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 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

      其中明确要求,到2026年,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分别不低于30%、20%,全国矿山井下人员减少10%以上,打造一批单班作业人员不超50人的智能化矿山。
      据业内人士透露,政府推动煤矿自动化的态度非常严肃,有些区域的矿井如果不进行自动化改造,会立即被要求停产。

      煤矿行业的庞大体量,企业对生产安全的愈发严格的治理需求,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使煤矿机器人的市场空间陡然增大。
      以煤矿机器人的其中一个类别,巡检机器人为例。
      中煤科工首席科学家、中煤科工机器人创始人王雷表示,目前全国共有4300个煤矿,90%都是井工煤矿,每个井工煤矿平均有10-20个巷道。
      如果一个巷道只用10台巡检机器人,全国至少有近40万台巡检机器人的需求。现在煤矿巡检机器人的单价基本在100万元以上,这意味着仅仅巷道巡检场景,也至少是个千亿级的市场。

      而这还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类别,据《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煤矿需要的机器人包括5大类38种煤矿机器人。由此也能看出,煤矿机器人的想象空间无比广阔。
      此外,煤矿企业不仅有意愿用机器人,同时也有能力用机器人。
      煤矿企业的一大特点是,他们有充足的资金,但科研积累不足,同时又有自动化的迫切需求,因此愿意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机器人的使用与迭代升级。有业内人士透露,煤矿企业们甚至会每年投入几亿、十几亿的资金与机器人企业合作,共同研制煤矿机器人。
      “没有钱的行业还是不要谈用机器人,而煤矿行业是非常有底气用的。”
      巨量的市场需求、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充足的资金保障,煤矿机器人赛道的潜力正在逐渐显现。
      “国内机器人界都是知难而退的”

      尽管有诸多利好因素,但煤矿机器人似乎并没有立刻爆发,这又是什么原因?
      首要原因是煤矿机器人的发展时间很短,2020年左右才正式起步。无论是底层技术、人才培养、市场认知都还在摸索阶段,机器人企业不知道终端需要什么,终端对机器人的理解与认知也不足,包括机器人的技术标准规范也还没有正式推出。
      其次是底层技术发展还比较滞后,技术研发没有跟上现实需求,企业投入还远远不够。
      中煤科工机器人根据一线需求,梳理了煤矿需要的机器人品类,主要分三大类(巡检类、救援类、辅助作业类)37 种、 85 款机器人。他们表示,其中一半以上的机器人,国内根本没有起步,而大概有30%产品还未成熟。
      在技术方面,煤矿机器人一共涉及四个技术领域,17 条技术线,100 多项技术。中煤科工机器人表示,其中共性技术很少,大部分是个性化的高精尖技术,这些都需要企业根据细分需求钻研,才能有所突破。

      零部件方面,目前国内企业在感知系统、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上都有明显的缺陷,无法直接用于煤矿机器人。
      例如机械臂,目前的确有企业能够定制多关节、防爆的机械臂,但由于防爆要求,做出来的成品普遍都过重。有煤矿企业就表示,他们定制了一款负载5kg机器臂,本体自重就达到了300kg,根本没法在煤矿一线场景落地。
      换句话说,并非煤矿企业不想用机器人,而是煤矿机器人行业从零部件、技术到本体都没有做好准备。
      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内机器人企业并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长期在煤矿机器人领域钻研。
      王雷指出,煤矿机器人是一个技术门槛高,同时场景理解上又有护城河的行业。

      一方面,目前企业们很难沉下心来钻研那些“高精尖”的技术,针对一线需求长期迭代技术与产品,更愿意做一次性的产品级合作,这种“一锤子买卖”的逻辑不适用于煤矿行业的现状。
      另一方面,因为煤矿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企业们不愿意下井和工作人员打交道,去了解一线场景的需求与痛点。这也导致他们对场景的理解不深,无法打造出适用的煤矿机器人。
      “国内机器人业界,都是知难而退的。但煤矿机器人需要企业们知难而进。”
      当然,企业们在煤矿机器人上“知难而退”是因为,这条赛道起步时间太晚,企业们还没看到这条赛道可能带来的丰厚回报。随着国家与市场发出一个又一个信号,企业们可能就会争相“知难而进”,涌入这条潜力无限的赛道。
      届时,谁会成为这条千亿赛道的最大赢家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