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xinyou 于 2017-11-24 17:28 编辑
仁化古老茶乡(红山产地)
现代名茶产地仁化县是历史悠久的茶叶红山产地产区。唐朝陆羽所著《茶经》中就有岭南茶产韶州的记载,其绘制的产区图就覆盖仁化县红山镇,可见仁化早在1200年前就有茶叶生产。明朝嘉靖年间编写的《仁化县志》中载有“茶类:有黄茶、青茶、甜茶、苦茶”, 其中青茶,就是仁化白毛茶的前身绿茶。说明了当时仁化在茶树种植上已有了初步的品种分类。以后清代的《康熙仁化县志》.《同治仁化县志》记载:“茶有白毛.黄毛两种,黄岭(今仁化县红山镇境内之黄岭嶂)山窝产白毛茶,时称白茅茶”。可见当时的白毛茶其芽之大,茸毛之长是罕见的。仁化红山镇黄岭嶂的、小楣水、鱼皇等地“云雾白毫”茶,曾是清代嘉庆朝的宫廷贡品。这种绿茶芽头肥壮,银毫披露、汤色清淡、口味甘甜,并且具有天然的兰花香味,曾远销东南亚等地区。
原产地黄岭嶂
采茶美眉
仁化红山白毛茶以内质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幽如兰、滋味鲜爽甘醇且耐冲泡而著称,具有健胃消滞止泻之特殊功效,质量等级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绿茶外形肥壮、色泽绿润、茸毫披露,带清新馥郁香气,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回甘;红茶外形紧秀、显毫、色泽红润;香气浓郁,具有花香;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叶底嫩匀、红亮。经广东省茶科所测定,仁化白毛茶茶多酚含量高,绿茶类≥23%,红茶类≥13%;氨基酸1.98%,叶绿素1.44%,水浸出物38%以上,以及C、B、E、P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常饮能减肥健美,防癌抗病,养颜益寿。
采茶美眉2
原产地茶场
仁化红山白毛茶在栽培历史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传统栽培时期,以移植野生茶树为主,技术落后,产量极低;二是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时期以发展种子直播茶园为主,生产面积与产量得到迅速增长,但品种质量下降严重;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以发展优质单株品种为主,通过大力推广茶树良种选育、茶树嫁接、无性繁育、高产栽培等技术,使仁化茶树良种率几乎由零达到34.6%,超过全中国的平均水平,在产量上也取得显著的提高,2010年亩产约为35公斤,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两倍。1998年,《仁化白毛茶农业综合标准》通过了省级审定,成为仁化县第一部农业标准化文件,标志着仁化茶叶生产已逐步走上了标准化生产道路。
采茶收货嫩茶
仁化白毛茶是广东省两大地方茶树良种之一,仁化白毛茶产区不仅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在栽培上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在1999年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对各地(包括湖南、浙江等省份)43个茶样的检测中,仁化白毛茶是仅有的两个未检出农药残留的茶样本之一。
仁化白毛茶主要产于仁化的红山、城口、丹霞、董塘、闻韶和黄坑等云雾山区,其中又以红山、城口两镇为主产区,面积约占仁化茶叶总面积的70%左右。2013年有茶叶面积2.52万亩,年产干茶610吨,其中产“清明茶”上等白毛茶约120吨。种植茶叶已成为山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支撑点。
仁化白毛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干茶外形工艺水平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并适当调整了各档次产品的比重,名优茶比重迅速提高,由25%左右提高到近55%,茶叶包装上也得到了较大改进。为适应茶叶市场需求,改变品种单一的局面,21世纪以来开始试制乌龙茶、白茶、红茶等多个品种,改进了加工工艺,其中红茶加工技术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012年产量达到520吨左右,逐步走上了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品种多样化的名优茶发展道路。仁化白毛茶的销售主要以韶关市为主,部分产品销往广州、珠海、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以及邻近的湖南省和江西省等地,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和社会交往的珍贵礼品,在广东省和周边地区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消费者的好评。
丹霞岩红
目前,仁化县红山镇已形成仁化红丹舒、红山富农合作社、仁化丹霞天雄茶业三大茶企三足鼎立之势,推出名优茶品一批。
|
|